哈喽,大家好,我是北城以灼华
(友好提示:我的文章真的很长,但是一篇看完绝对收获满满,所以请坚持一下哦,给自己一个超过同龄人的机会好吗)
快过年啦,不知道大家最近在忙些什么呢,不过再忙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哦
我在这里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呀!希望每个小伙伴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好,梦想都实现,家人幸福安康
今天想先和大家分享学习的一个小方法,再进入我们的主题哦
华尔街一家银行的总裁曾在卡耐基先生的课上分享了他提升自我的方法
这位先生没怎么上过学,却是全美最著名的银行家之一
他说他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套自创的方法。以下是他的自述
“多年来,我习惯把每天的日程记录下来
家人会把周六晚上的时间留给我独处,他们知道那是我固定用于自省和自我评估的时间
晚饭后,我打开日程簿,回想这一周的会谈、讨论和会议。我会问自己:
“上次我犯了什么错?”
“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怎样能表现得更好?”
“从这次经历者我能学到什么?”
“一开始,这种每周回顾通常会让我觉得很不开心,为自己做的种种错事懊恼不已
但这些年下来,我犯的错误越来越少了,有时我甚至想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诉自己干得不错
我年复一年的坚持这一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法
这一做法提高了我的决策能力,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进步”
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来运用于学到的原则呢,这样你将会获得两个好处:
首先,这是一个有趣无价的学习过程
其次,你会发现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飞速提高
不知道你有没有学会呢,如果觉得不错,记得试一下哦
回过来,今天终于迎来了我们的书籍分享的第一弹啦
希望今天的分享依旧对你有所帮助滴
注意:粉色标记为原文定律哦,请将其牢牢焊死在脑子里哦
原则1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面写道: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抱怨,不要批评,不要指责
我想问问各位小伙伴,从心底来说你真的喜欢听别人向你抱怨、指责你、批评你吗?
别着急否认
卡耐基先生告诉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不管犯下多严重的错误,人们都不会责备自己
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情,可是当你内心觉得自己没有错时,当被人批评和指责时,你真的愿意接受吗,就算表面上承认了,但是实际上内心还是很不服气
换位思考一下其实如果你不喜欢这样,那么同样别人也不喜欢,无论是外人,还是亲朋好友
我们从这三个部分分别一一展开
批评是徒劳无益的
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上级或者作为一个父母,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可能会想,我批评你是为你好,是希望你改正缺点,变得更好
初衷的确都是好的,但是最后结果或是事与愿违,或是成效很低,为什么会这样?
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奖励比惩罚更有效——得到奖励的的动物比受到惩罚的动物学习更快,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此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人类。
这也说明批评带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怨恨。如果想要激怒对方,你只需要以激烈的批评作为武器;即使那批评合情合理,对方都有可能记恨终身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美国总统林肯吧,他就曾经以批评为武器
当他是个年轻男孩时,他不仅批判别人,还在信和诗歌中大肆讥讽,他故意把信放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面,其中一封信令对方记恨了他一生
当时他还是个律师,他屡次在报纸上公开抨击对手,甚至因此差点丧命
1942年秋天,他给报社寄了一封匿名信,来嘲讽一位自负又好斗的当地政客——詹姆斯·谢尔兹
文章一经刊登,谢尔兹立刻成为全城的笑柄,他悲愤交加,要与林肯决斗,林肯虽不愿,但碍于面子只好答应
两人都做好了战斗至死的准备,幸运的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两人各自的支持者及时赶到,阻止了惨剧的发生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离我们很遥远,那我再说几个例子
我永远都记得那几个因为批评造成的惨案的新闻报道,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有个12岁的男孩因为学习不太好经常被老师挨骂,出事那天妈妈开车来接他,刚好老师就把孩子在学校不学习和贪玩的事情和家长说了
妈妈就很生气,在路上的时候,妈妈就开始问孩子为什么不学习,而且还在学校贪玩等等,批评了足足10分钟
随后男孩终于听不下去了,直接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当场身亡
这时妈妈才反应过来,痛哭不已,但是悲剧已经发生,忏悔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武汉一名12岁男孩因为学习不好遭受父亲殴打批评,在家里用红领巾上吊自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这样例子有很多,这样的悲剧真的让我们痛惜,以往很多的家庭的教育观念就是“不打不成才”(我家就是这样,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的,如果不是请不要对号入座滴)
现在虽然家长也许不会动手打孩子,但是每个家长基本上都会批评孩子
也许你会认为我会劝你别这么做,但是我只是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读一读这篇经典之作——《爸爸忘记了》,作者是W利文斯顿·拉尼德
它以真挚的情感在亿万读者心中引起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你相信有时候一篇简单的文章也可以打动人心吗——这篇文章真的是做到了
作为一个以前因为犯错经常被挨打、批评的孩子,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就是一边看一边落泪
这篇文章虽然以父亲的视角写文章,可是作为一个孩子,内心也是希望自己被理解,被疼爱的
所以当一个父亲自述忏悔的文章映入眼帘的时候,即使不是自己的父亲,可是也足以令人为之动容
文章并不长,我自己也在朋友圈分享了,当然上网搜一下很快也有(但是我看了,翻译的好像不太一样)
大家想看完整的版本也可以私我,我直接发给大家,我就先在这里分享片段滴
爸爸忘记了(片段)
...........
下午又是如此。回家途中,我审视着你——你正跪在地上打弹珠,袜子都破了。我强行把你拽回家,让你在小伙伴面前丢脸,“袜子很贵的!等你自己赚钱的时候你就知道珍惜了!”你听听,我的儿子,这就是一个当父亲说的话!
你还记得吗,后来我在书房里看报纸的时候,你怯生生地走过来,眼睛里闪过一丝伤心。我抬了抬眼,对你的打搅很不耐烦。你在门口犹疑着,而我却厉声问:“又有什么事?”
你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阵风似得跑过来,抱住我的脖子,亲了亲我。你的小胳膊紧紧地搂着我,上帝赐予的爱意如花朵般在你的心中盛开,连我的漠视都不曾令它枯萎。然后你就转身跑掉了,我听到你啪嗒啪嗒跑上楼的声音
就在那时,我的儿子,报纸从我的手中滑落,我的内心充满了厌恶和惊惧——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吹毛求疵、任意斥责——这就是我对一个小男孩的回报。我不是不爱你,我的儿子,我只是对你抱有那么多的期待,总是用大人的标准衡量你
你个性中有那么多有优点,那么美好,那么真诚。你跑进来亲我,同我道晚安,幼小的心灵如同黎明破晓时点亮群山的阳光。今晚,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我的儿子。我在你的床前悄悄跪下,心中充满愧疚
..........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甚至可能会造成无法挽救的悲剧
不要随意指责他人
心理学家汉斯·塞利曾说过:“我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对责备就有多恐惧”
责备所引发的怨恨不仅于事无益,更会打击家人、朋友和员工的积极性
乔治是一个工程公司的安全管理员,他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员工在工地上戴好安全帽
每次看到不带安全帽的员工,他都会搬出相关规定,勒令对方服从,员工虽然不情愿地妥协了,但是等他一走,就会立刻把帽子摘掉
于是乔治决定换一种方式,当他再发现违反规定的员工时,就会设身处地地询问他们是不是帽子尺寸不合适,或者戴起来不舒服
之后他和颜悦色地提醒员工安全帽是用来保护他们的,建议他们带上帽子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样一来,员工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违规的现象也显著减少
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因此慢慢地产生了厌倦尘世的感觉。
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想请一位得道高僧为其指点迷津。
年轻人说:“大师,如今这世道实在太险恶了,处处充满了冷漠和陷阱
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互相倾轧,争得你死我活。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人们虚伪的面孔,感受到的总是人们的自私自利
请问大师,我该怎么办呢?是找一个无人的深山隐居起来,还是与混浊的社会对抗到底?”
沮丧的年轻人刚抱怨完,就在这时,树.上几只鸟儿叫了几声,随后,一摊鸟粪不偏不差,正好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
年轻人怒不可遏,放声骂道:“你这该死的鸟,没看见下面有人吗?待会儿我找个弹弓打死你!”
大师听罢,双手合十,微笑着说:“善哉!施主,这不是鸟儿的过错,因为树木本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有鸟粪落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不该打扰了鸟儿的宁静。”
年轻人一脸迷惑,仍余怒未消
见此,大师继续说道:“施主,请看看你伸出的手,你在指责鸟儿时,食指指着鸟,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指着自己
也就是说,当你在指责别人时,你要承担三倍于别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人情世故,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那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听了大师的‘启发,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而是自己缺乏一颗理解、宽容的心
从那以后,年轻人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多年后,他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人们纷纷称颂着他的贤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责怪别人时,恰恰是因为自己站错了地方。
在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问题,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只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激烈反抗。
绵羊和乳牛被吵得忍无可忍,指责猪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他常来捉我,我从没有像你这样大呼小叫过。”
猪听了回答说:“捉你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住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牛奶,但是他捉住了我,却要的是我的命!”
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作声。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事,就无法感同身受,做出正确的判断。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懂得遇事不随意指责他人。
惠而浦中国区副总兼商务总监冯克琳,是位女士,女士一般在尊重人方面做得比较好。
她对待下属的就是"平衡"两个字。如果下属发脾气,她不会轻易回应,如果对方是个脾气火爆的人,她会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以强硬的态度对他,既不正面冲突,也不向他示弱。
而有的人平时脾气很好,也很能干,当他们发牢骚时,她会先观察一段,再找他们谈,因为这些人的牢骚可能发得有道理。
指责不仅使你的白白奉献,而且损失了良好的人缘。
聪明的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听,既能接收信息,丰富自己,又能有的放矢,后发制人,还能树立一种开放谦和的个人形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宽松的氛围。
抱怨只会造成悲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喜欢抱怨的习惯
很多人通过抱怨,为自己伸张正义,却殊不知,自己挣一步步将人生导演成一场真正的悲剧
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
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迅速地朝他抱怨的方向前进
真的深有体会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特别爱抱怨
她总是向身边的同学骂学校骂老师,觉得学校的制度不好,觉得老师偏心某个同学,向同学抱怨父母赚不到钱,原生家庭的贫困让她很难过等等
感觉在她眼里天底下没有什么好事情,生活中没有可以令她满意的地方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劝慰她几句,一段时间后,没有人愿意和她交往,她变得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跌
这就是过度抱怨带来的可悲后果,除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悲剧,什么也得不到
可能大家觉得我没有过度抱怨呀,我只是偶尔抱怨,偶尔抱怨一下没有问题吧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抱怨,都是我们对自己的一次负向催眠,在潜意识中再次强化受害者的身份。时间久了,我们就再也甩不掉这个身份了
有些人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因而自信不起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不够好的信念是们自己创造的吗?还是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或者老师,家庭或者社会灌输进去,催眠出来的?
你要永远相信潜意识的力量之强大,强大到超乎你想象,而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观念。这个我在先导篇的时候也详细说过的,不了解的小伙伴记得去做功课哦
大家知道吸引力法则吧
简单来说,吸引力法则的意思就是“引来所想之物”,头脑中想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到自己的身边
我们每一次的抱怨,都在无形地释放消极的情绪能力,而根据吸引力法则,消极的情绪能力只会吸引更多的消极情绪能量
最初,我们可能只会因为少数人或者少数事而感到受害,进而抱怨;随着抱怨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和事都会让我们感到受害,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在伤害我们
抱怨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我们在每一次的抱怨之中将生命的主权和改变的决策权交给了被抱怨的对象
一旦我们形成了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仿佛陷入了一个个别人所带来的伤害泥潭之中,无法动弹
我们的幸福也逐渐不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别人道不道歉、补不补偿、改不改变,当你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别人的身上的时候,哪还有什么气力让自己成长活改变呢?
而当我们抱着不抱怨的心态,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在《发掘你不曾利用的潜力》一书中写道:
如果每个人把抱怨变成善意的沟通,把抱怨变成积极的建议,把抱怨变成正面的行动,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份近在咫尺的成功,和一个没有抱怨的全新世界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贫困县枣强镇新村
在她八岁时,姥姥因无钱治病而去世,后来外公和母亲都患病,医药钱加上姥姥去世前治病所欠的外债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脆弱的家庭仅仅靠父亲在外打工的血汗钱维系着
但是王心仪真的很争气,高考以707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最令我震惊的是,她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写下了《感谢贫穷》
她说: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她没有去抱怨原生家庭,亦没有抱怨老天给她这样的出身,她没有向环境和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昂起头来奋力反击,逆袭成王
所以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不要去抱怨,接受现实并努力改变现状,才有可能冲破黑暗,看见黎明的光亮
原则2 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人、赞美他人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普天之下,如何让别人为你心甘情愿的为你效劳?
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打在评论区中呀
其实方法只有一个,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想要别人的手表,你大抵可以通过暴力来获取
想让员工配合(表面上配合),你当然可以用开除威胁他们
想让孩子听话,你当然可以责骂或是恐吓
但是这些粗鲁的手段所引发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若想要别人心甘情愿为你做事,唯一的的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
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美国哲学家杜威博士说: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这一至关重要的结论贯穿了《人性的弱点》整本书,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
因为在外面上学后就经常吃食堂的饭,我每次一回家我妈常常就会经常抱怨:
你这孩子经常不回家吃饭,我做那么多都没人吃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经历类似的场景,反正我以前的时候觉得很烦,当然回应的时候也会很不耐烦,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就是我俩不欢而散
其实,一个家里面越多抱怨的人往往是为这个家付出的越多的人,大家想想,因为如果一个人做的很多,那他会需要些什么呢
没错,他需要的是肯定和认同
所以期待是为了满足渴望的,所以明白了这个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我经常会谢我老妈
我说老妈,如果不是你每天在家里辛辛苦苦做饭,那我也就只能吃方便面诶,老妈,你真好
然后抱抱她,她果然很开心,也不抱怨了
夸一次顶几天,几天后又来,那就再夸
其实当我们回到家面对指责和抱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主地跳入到一个自动反应中,就是“我做的不好吗,你要抱怨我”
但是实际上不是因为我们做的不好,是因为她想让你夸她更好
《人性的弱点》中告诉了我们人类源自内心的8点真正的需求,其中就包括被重视的感受,而我们总是忽视了它,常常对家人的付出习以为常,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被称赞、被感激
没有人是应该无条件付出的,而且他们要的从来也不多,就是希望得到几句认可和夸赞,我们为什么要吝啬这些呢
赞许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美德
每当子女交上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我们总是忘记夸赞他们;当他们为第一次做了一顿饭或者做成功某件事情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也忘记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
父母的关注与认可是孩子最渴求的,却总是被我们忽视
每一位当众演讲的人也深有体会——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却全无回应,满腔热情顿时化为满腹委屈。
对我们的同事、家人、朋友,同样的冷漠会引发双倍的难过
与人打交道时请不要忘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渴求认同的平凡人。普天之下的每一颗心,都会因为他人的赞许而欢愉
帕米拉在一家商场工作,她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门卫的工作,有位门卫的工作能力极差,经常白白浪费时间,店员都嘲弄他,在门厅乱丢垃圾,以示对他的不满
为了激发门卫的积极性,帕米拉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成效甚微。一次,她发现门卫的工作成效有点进步,于是特地当众表扬了他
从那以后,这位门卫每天都在进步,不久就能胜任工作了,现在他对工作得心应手,还得到别的员工真诚的赞赏和认可
当批评和嘲讽无济于事时,是真诚的赞许发挥了效用,伤害人们情感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也不会令对方有任何改变
书中有一句谚语值得我们记住终身:
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将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啬,即刻倾予。我将不再拖延,再不淡漠,只因 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
如何真诚地赞美?
爱默生曾经说过: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个人学习
所以请想想他人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收起谄媚的话,以最真挚诚恳的态度称赞他们,不吝啬赞美之词,也许你只是不经意的赞美,但是却留在别人心底温习了一辈子
原则3 激发他人的需求
之前问过大家如何让那个一个人心甘情愿为你做事,现在新问题又来啦
大家思考一下哦,普天之下能够影响别人的方式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认真地想想哦,我先讲个小故事,随后揭晓答案
夏日里,我还挺喜欢去钓鱼,我个人其实很喜欢蛋糕和奶油,我觉得它们简直是人间美味
但是我惊奇地发现鱼类对着这些并不感兴趣,只喜欢虫子,所以我每次去钓鱼的时候不会用考虑自己想什么,而是考虑鱼想要什么
所以我不会用蛋糕和奶油作为诱饵,而是用挂着虫子的鱼钩去吸引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在乎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是人之常情,正常人永远都只在乎自己的欲望。
所以其他人对你的欲求毫无兴趣,他们和你一样,只在意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交给他们如何获得
下次你再想让人做什么的时候不妨试下这个方法,巨好用
如果你不想要孩子吸烟,请别说教,也别说你不希望他们这样那样,你只需要简单地告诉他们,抽烟会令他们进不了篮球队,也赢不了百米跑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别人,再给你举个例子
一天,爱默生和他儿子想把小牛推进牛舍,爱默生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结果你猜怎么着?
小牛岿然不动,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犯了普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只顾自己想要什么,而小牛也想着自己想要的——留在外面吃草,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强行拉得走小牛呢
最后还是靠一个女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女仆写不出动人的文章,也没有很大的力气,那她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她比爱默生更有常识——她懂得小牛想要什么。她像对待婴孩一样,让小牛吮吸着她的手指,温柔地将小牛牵进了农舍
所以不知道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影响人类行为》这本书中曾言:行为根植于人类的根本欲望》....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家庭或学校,说服别人的首要途径,是引发对方的强烈欲求。能者纵横天下,庸者踽踽独行
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个例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每季度卡耐基先生都会租用一家纽约酒店的大宴会厅20个晚上来开展讲座活动
但是在有次季度初的时候,酒店通知他租金要涨三倍
那时入场券已经售罄了,但是卡耐基先生并不想按照这个价格支付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呢?
对酒店说“我不想”吗?与之争吵一番?还是尽力讲讲价?
几天之后,卡耐基先生去拜访了酒店经理
“收到信我实在很震惊,”卡耐基先生说,“但是我不怪你。如果我处在你的位置,我可能也会写这封信
我知道你们做酒店经理的业绩压力,完不成就有可能被开除,但在涨价之前,我们不如先看看你的得失”
卡耐基先生拿出一张纸,划下一道竖线,左右两栏分别写下“得”和“失”
在得下面,他写下“宴会厅空置”
并对经理说:如果宴会厅空着,你把它租给舞会或者商务会议使用。他们比我们做讲座利润高的多,因此你能挣到更多的钱
如果让我一下子占用20个晚上,那就意味着你可能会损失这一部分收入
“让我们再来看看你的损失,首先,如果你坚持涨价的话,从我这拿到的租金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一分钱挣不到
这样意味着你会失去我这笔生意。我付不起你要的价,如果你坚持要涨价,我只好找别的场地”
“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损失,我办的这个系列讲座会吸引高端人群来到你的酒店,这不是很好的宣传吗
想想看,就算你花五千美元在报纸上打广告,也不会吸引这么多人来你的酒店看一眼,而我的讲座可以,这对你的酒店很划算,不是吗”
然后他把这两点写在损失的那一栏,把纸条递给经理,说:我希望您能权衡一下得失,再给我答复
结果怎么样了呢
卡耐基先生第二天就收到了经理的来信,租金涨幅从百分之三百降到了百分之五十
大家注意到了吗,卡耐基先生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他想要什么,就赢得了让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说的都是对方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
如果咱们依照本能反应愤怒地冲进酒店经理的办公室大声咆哮说:我邀请函都发了,你这会涨价什么意思,还涨三倍,太荒唐了,太无理了,我不同意!
结果会怎样呢?一场唇枪舌战在所难免,而且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
因为就算你说赢了他,为了维护自尊,他也绝对不会退让半分
所以这个成功的诀窍正如亨利·福特所言:这个诀窍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所以当你在做宣传或者想让别人买你的产品的时候,请多多站到消费者的立场思考一下他的需求,要做到以利他为主
能看到这的宝子,我真的由衷地给你点个赞
因为你已经看完了一篇八千字的长篇文章啦,超棒!
所以也请给自己呱唧呱唧呀
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曾言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我们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
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因为大多数人都舍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
所以你执着努力,就占了大便宜
所以人生难得执着几回,既然决定了开始,要不试试坚持下去?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加油鸭!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一牛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